為營造濃厚學術研究氛圍👩🏻🦲,促進導師與研究生的交流互動,11月16日上午🏡🩰,熊猫体育舉辦第2期“薪火相傳·導師公開組會”👩🏽🌾👩👩👧👧。本期組會由張軍芳教授發起,上海大學孫藜教授作為特邀嘉賓🐕,主題為“如何操作媒介學經驗研究”🚞。活動吸引了本校及校外,包括上海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的同學參與。
在文獻討論環節🟥,魏端端同學首先分享了四篇相關文獻的讀後感想。米歇爾和漢森的《媒介研究批評術語集》對媒介學研究的基本命題進行了辨析,闡釋了媒介、媒介調節👂🏼、身體及感官調節等關鍵概念🧑🏼🔧。黃旦的《傳播研究範式的變更👨🏼🚀:媒介學的興起》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媒介的媒介化”,指出了媒介學研究面臨的挑戰,同時批判了媒介學研究中的某些誤區👨🏻🏭。連玲玲的《打造消費天堂-百貨公司與近代上海城市文化》探討了百貨公司對上海城市景觀🤦♀️、社會價值和文化生產的影響,及其在現代中國消費文化中的重要意義;最後,孫藜的《“臥遊”的消逝:城市新媒介與近代文人的“心眼”再造》通過闡述早期電影如何以一種現代都市新視覺重組了“眼”與“心”的關系,揭示了社會價值體系在一個不斷加速的時代如何持續面臨著重構困境🧝🏻♂️。🛌🏿。
隨後👩🎨⚠️,師生們圍繞“如何理解媒介學研究的範式變更意義”以及“如何理解黃旦提到的媒介學研究的誤區”兩個問題展開了討論🏃🏻➡️。博士研究生陸國亮同學提出媒介學研究與媒介化研究這兩種研究取向在本體論和媒介理論資源的對話上存在差異👩🏻🏫;孫藜老師表達了需要立足於經驗研究,澄清媒介性問題,避免被名詞捆綁👩🏿⚖️👩🏻🦽➡️。他強調了經驗取向的重要性及對理論文獻把握要精細化。張軍芳老師則闡述了媒介學研究對“整體”的重視📨,強調在研究中要避免將媒介本質化。
在經驗研究案例討論環節🚵🏼,魏端端同學分享了自己的博士論文設計《咖啡為媒:日常生活中的全球傳播》👨🏿🎨🫶🏿。該研究通過分析咖啡使用中的身體實踐,探討咖啡對社會關系🧖🏿、文化身份和地方重建的影響👨🏻🌾☎,進而揭示咖啡在全球化和本地化進程中的角色😑。與會師生對該經驗研究設計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孫藜教授就研究設計中的相關問題,比如,將研究中的自然時間“再度概念化”等提出了建議,並強調學術研究不能脫離生活體驗✷🧨。
在最後的互動交流環節☎,老師們耐心解答了同學們關於媒介與感官體驗、如何在經驗材料和理論之間展開對話,如何找尋中層概念等問題👬。此次公開組會促進了師生間的知識共享和思想碰撞,展現了學術交流的重要性🧖♀️。
圖文│陳吳越 李倫
排版│呂宇豪
審核│嚴怡寧 張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