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新聞傳播學理論與方法前沿系列講座在1402教室展開新的一講🧑🏻🎨,本次講座的主講人陸彥親老師是美國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媒體與傳播熊猫的副教授🧸。熊猫副院長陳沛芹教授主持了本次講座💠👩🏻🦲。
講座上半部分,陸老師主要借助對現有研究的講解,向同學們介紹了新聞媒體在美國政治極化中的作用。他指出,當前美國政治極化的情況已經從單純的議題偏激變成了滲透進整個社會的撕裂👨🏼🔧,社交媒體成為人們獲取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
陸老師著重介紹了受眾政治新聞接觸過程中的選擇性接觸和偶然性接觸。研究結果表明🧑🦯,選擇性接觸和偶然性接觸對政治態度和參與有重要影響👩🏼🎨。在選擇自由度較高的媒體環境下🪡👨🏻💻,受眾對政治和非政治新聞的選擇性接觸可能會導致受眾之間政治素養和政治參與上的鴻溝👶,受眾對政黨媒體的選擇性接觸則可能形成回聲室效應⛑,引發政治極化💁🏼。與傳統媒體不同的是🧍🏻♀️,用戶在社交媒體中有更多機會通過偶然性接觸獲取多方面的政治信息。
基於此,陸老師對未來研究提出了建議。他認為可以關註不同社交媒體平臺的選擇性接觸和偶然性接觸的差異,分析選擇性接觸和偶然性接觸之間的互動效果,或也可以將自我匯報和行為數據結合在一起。
講座下半部分,陸老師就政治信息接觸行為如何影響政治參與的問題🧑🏻,介紹了幾個常見的研究模型🔦🙂↔️。認知中介模型強調受眾接觸新聞的認知過程會影響其政治知識與意識;傳播中介模型將信息接觸和人際互動均視為傳播行為🏊🏼♂️🧑🧒🧒,並強調傳播行為在人口學、社會結構等要素對認知和行為的影響中的中介作用;公民傳播中介模型則將信息接觸喝人際互動區分開來,分別討論其中介作用。
最後,陸老師系統介紹了政治傳播中的O-S-R-O-R模型🤜🏿。該模型是對過往研究模型的一種整合,在政治傳播的相關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應用🎻。隨著研究的推進和政治生態的變遷👭🏼☯️,該模型也不斷得到了修正🧏🏻♀️。
講座尾聲,陳沛芹教授對陸老師的精彩講座表示了感謝,並鼓勵同學們為自己的研究找到合適的理論框架。